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

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。

问自己的四个关键问题

1.这本书在讲什么?

2.这本书是怎么说这个内容的?

3.这本书有没有道理?

4.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?

  1. 这本书讲如何阅读。
  2. 作者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、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、主题阅读四个层次,对难度最低的基础阅读和难度最高的主题阅读着墨较少,作者着重介绍了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的规则,并按照书的类型分别给出了阅读方法。
  3. 这本书是实用型的书,作者给出了规则及其背后的原因,如果读者采用作者建议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水平,那么这本书就是有道理的。
  4. 我看这本书是为了提高阅读水平。

这本书的一句话摘要

作者倡导读者在基础阅读之上更主动地阅读,其中检视阅读的任务是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,分析阅读的任务是读懂一本书并作出评论,主题阅读的任务是围绕某个主题阅读大量相关图书并进行分析。

基础阅读

懂得文字、语法,大多数人上了小学就学会母语的基础阅读了。

学外语首先是为了无障碍地基础阅读,在此之前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。

检视阅读

检视阅读的目的

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。书太多了,读不完,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烦恼。

有限的阅读时间非常宝贵,检视阅读的任务是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分析阅读。一本烂书读起来很困难,读完也没有收获,不值得花时间。

这里说的是否值得,与你阅读的目的有关。如果仅是为了获取资讯或娱乐消遣,那么完全没有分析阅读的必要,但你要意识到这种阅读无法帮助心智成长。看报纸、杂志、自媒体、微博等属于这一类,你得到的大部分是资讯,而且是碎片化、不成体系的。个人感觉,这类阅读多了,不仅没有提高认知水平,反而有一种信息过载的焦虑。

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提高阅读水平和认知水平,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,必须去读超越你当前能力的书,才能使心智增长。作者的水平至少要在书中的领域超越你,你得把书当作老师,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水平。当你读懂一本书的时候,你的水平至少与作者接近了,你与作者可以在同一水平上对话了。

心智成长又是什么?朴实的说法是你思考了自己原本不思考的事,学会了原本不会的事。比如看了经济学原理,你对价格、供需、弹性等经济学知识有了认识,你发现自己能够透过日常生活看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。

检视阅读的规则

检视阅读的任务是回答本文一开始列出的四个问题:1.这本书在讲什么。2.这本书是怎么说这个内容的。3.这本书有没有道理。4.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。

检视阅读的速度要快,分为略读和粗浅阅读。

略读:看书名、序、目录、索引,挑那些看起来与主题有关的篇章看。把自己想成侦探,用怀疑的眼光看这本书是否值得细读。这一步已经可以筛除大部分不值得读的书。

粗浅阅读:一口气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,不懂的地方就略过,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。等你看完整本书,之前看不懂的地方也许就看懂了,即使仍然不懂,你很可能已经获得作者想传递的大部分信息。

分析阅读

分析阅读需要读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是一种很严肃的阅读,目的是“读懂”一本书,使自己的心智成长,并对一本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论。

了解一本书的整体架构,找出作者在谈些什么

规则一: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。书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实用型两大类,下面还可以细分为小类。

规则二:用一句话,最多几句话,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。类似于找中心思想。

规则三: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。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,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。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这么做,也不是每次都需要做到很理想。

规则四: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,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。

诠释一本书的内容

规则五:找到书中重要的单字(也可以理解为关键字、主题字),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。

规则六: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,找出其中的主旨。这个句子很有可能出现在前言或结论中。

规则七: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,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,再重新架构出来。

规则八: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,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。

如何评论一本书

规则九:在评价一本书前,首先要完成分析阅读,对这本书有足够的了解。

规则十: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,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不要争强好胜。

规则十一: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不同,在作任何评论之前,都要找出理论基础。

批评作者的特别标准,无论是哪一条都需要证明自己的论点

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。

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。

证明作者不合逻辑。

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。

主题阅读

在主题阅读中,你是为了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才阅读,而不是为了这本书本身而阅读。注意,是书在服务你,而不是你在服务书。

观察研究范围: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

1.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,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。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、专家的建议等。

2.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,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,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晰的概念。

主题阅读: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

1.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有关的书,找出最相关的章节。

2.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,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——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,所有的作者,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。

3.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,列出一连串的问题——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,所有的作者,或者绝大多数的作者都要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。

4.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。然后将作者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。

5.分析这些讨论。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,以求凸显主题。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,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。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。

杂感

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很难,也很累。我们可以先学会检视阅读和谨慎评论。

有的人阅读慢,比如我,总是担心读得快了会错过一些细节,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。检视阅读是不能略过的,它就像筛选器,让人把宝贵的阅读时间投入到值得读的书中去。

有的人早就掌握了检视阅读,但是没有意识到做出评论应该谨慎。如果只完成了检视阅读,那么只适合给出与自己有关的评论,比如“我对这本书不感兴趣”,或者“这本书对我没有用”。有的人没看懂书,甚至根本没有看书,就爱评论一番。有的短评只有结论没有论证,诸如“这本书很差”,“这本书一般”。有的短评只留下一些俏皮、刻薄的话,却有很多人点赞,这种短评不需要评论者看过书,编造一条可能用不了一分钟。我认为这类短评是不负责任的,建议读者无视。

关于主题阅读,作者倾向于客观中立地做一个综述,不带有倾向性。读到这里时我有些困惑,主题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在综述各方的观点后,自己不做出判断,不得出结论吗?我想作者可能是采用了中世纪的哲学风格,让真理越辩越明:

从对立与冲突中,让真理逐渐浮现。

此外,这本书的第三篇“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”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,开始阅读某种类型的书之前可以参考一下。